去留肝胆援藏无悔——记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、福建师大附中张敏老师
发布时间:2009-02-20 浏览次数: 530
    “选择西藏,因为艰苦是磨砺人生最好的硎石;奉献西藏,因为使命的光荣足以让我骄傲一生”。
——摘自张敏日记
    2007年6月,张敏被选拔为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,消息传到张敏的耳朵里,45岁的他自信地拍着胸脯,“我能行”。张敏有理由自信,工作二十多年来,当过班主任、年段长、教研组长、团委书记、教务处主任,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那是门儿清,在条件艰苦,教育教学手段相对滞后的西藏,自己的这番修为一定有一番用武之地的。
    和几乎所有参加援藏的干部们一样,在赴藏之前,张敏已经对藏区恶劣的气候环境有足够的准备,他甚至有点得意地告诉家人和朋友们,别的援藏同志身体能扛得住,我有啥扛不住的呢。
    夏季的西藏林芝地区分外美丽,四处可见蓝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绿水,第一天的兴奋劲还没过去,张敏就明白了,为什么外地来藏的人们要说,这里是“视觉的天堂,身体的炼狱”。被称为“世界屋脊”的青藏高原,高寒缺氧。即便是被称为“西藏江南”的林芝地区,平均海拔也在3000米左右,空气含氧量只有福州的三分之二,缺氧、头疼、根本睡不着,吃饭像嚼腊!”高原反应的折磨让他第一个月里就瘦了一大圈。
    “我选择到西藏,是一种责任、一种奉献,援藏使命光荣,任务艰巨,困难和病痛是预料中的事情,是必须克服和面对的事情,做好工作也是我的责任。”张敏在工作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。他暗暗激励着自己,绝不能拖援藏工作队的后腿,不能给福建的干部丢脸。
    从实际出发,从基础工作抓起,从具体工作做起是张敏同志的一贯作风。开始到林芝地区二中任副校长的三个月时间,他就坚持从调查研究入手,经常与学校班子领导交流,察看学校的办学设施,了解有关制度建设情况、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、存在的问题等;经常深入处室、年段、班级与教职员工交谈;深入班级听课、评课;撰写了20万多字的调研材料和工作笔记,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,结合福建与林芝地区二中办学的不同特点,提出了二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阶段目标和5年规划。
    长期在福建从事一线教学和教育管理的经历可真是派上了大用场,在张敏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,林芝二中教师集体备课办法全面推行并显见成效。这也是林芝地区首个学校正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,此举获得地区教育局等部门的充分肯定。
   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,张敏积极向单位领导争取,采取“走出去和请进来”的办法,来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。一方面邀请福建师大附中教学专家到林芝二中讲座;另一方面安排林芝地区二中老师到福建学习。对于到福建学习的老师,他细心地为他们安排学习时间,布置学习任务,监督和检查学习效果,使每个到福建学习的老师任务明确,效果明显,这些老师回到西藏均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。
    老师们都记得,教师节的时候,这位张副校长从援藏队争取来援藏资金,组织大家开展有奖趣味活动、给教职员工发节日慰问金,而他自己则分文不取;每个老师过生日时,张副校长总是从自己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一笔钱,以学校的名义送去鲜花和蛋糕;教职工生病时,张副校长总是送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问候;困难教师的家庭,张副校长来了一次又一次。
    二中校班子领导们都清楚,在参加学校和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中,张副校长从来不接受补贴,一些必须领取的津贴,他也及时转送给贫困的学生;从张副校长到任起,林芝二中有数十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,资助资金达近9万多元,而这些都是张副校长磨破嘴皮从社会团体、从亲朋好友那里募集来的,其中有一万多元是张副校长从自己的工资中省出来的。
    林芝二中校门口也有认识这位福建来的副校长,因为总见他行色匆匆,常是等不到早饭,赶不上晚饭,许多次就在小店门口快快地啃着馒头或饼子。
    由于援藏工作的艰巨和特殊性,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对每个援藏干部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,援藏干部既要做好在受援助单位的本职工作,还要兼顾援藏队的工作,服从援藏队的统一指挥。在“闽五援”工作队里,张敏还要和工作队同志们一起负责项目组“尼洋阁非物质文化博物馆”建设工作、“闽藏青年育才过程”实施工作等。
    保护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,建设尼洋阁“藏东南非物质文化博物馆”已经引起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,不少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。对张敏来说,这完全是个全新的领域,他既要学习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收集、鉴定的相关知识,与地区以及各县文物管理部门联系、沟通,解决各种事情;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各个县乡收集相关文物,整理有关文字资料。由于林芝地区地质比较年轻,在下乡途中经常会遇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有的路段非常危险,每次下乡心理上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。在援藏工作队,每一项援藏工作的时间性都很强,都必须赶在三年援藏结束以前完成,博物馆的建设也一样。为了将博物馆建设得更好,严冬时间,在工作队回闽休整的时间里,他还要和同志们一次次进行专题研究,讨论博物馆设计和施工问题,完成所负责展馆的项目内容审核和文字整理工作。
    2008年,在福建团省委、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队筹集500万元资金实施“闽藏青年育才过程”,资助林芝地区100名贫困学生免费到福建学习三年。在实施工作中,张敏要协助工作队制定相关规定、项目开展方案,组织开展选送少数民族学生工作,组织老师将学生送往福建学习;同时对送往福建学习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,密切关注他们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。有一次,他连续往返于福建和林芝接送家长和生病的学生,在医院、在机场、在路上,连续三天几乎没有合眼,顺利完成了援藏工作队布置的任务。
    在援藏工作队领导、同志们和林芝二中师生的眼中,张敏是个拼命三郎,工作再苦再累,从不见这位坚强的汉子哼一声。可大家还是发现,工作的间隙,常见他捂着胸口,喘不上气来。面对大伙关切的目光,他总是笑笑,“高原反应强了点,吸点氧就没事了” ,然后一如既往地忙碌着。直到有一次,单位一位同事在卫生间里发现了几乎瘫软在地上的他,好说歹说,这才把他劝到林芝地区人民医院。检查的结果令人揪心,尿酸、血压、血糖、红、白细胞、血流变等十几项超标。此时,援藏工作队的项目工程正进入攻坚阶段,学校的课改和学生德育工作还得再加把劲,张敏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。在医院歇了一晚,开了一些药,他又匆匆地赶回学校。
    2007年12月,回闽休整期间,在福建医大附属医院进行常规检查时,医生发现他的胆囊和甲状腺有异物,张敏同时进行了胆囊切除和甲状腺肿瘤切除两个手术。省教育厅领导来了,福建师大的领导来了,林芝二中的领导也不远万里的送来了师生们的关切和慰问。一场“以榜样为力量,向身边的模范学习”活动也在林芝二中党员同志中持续开展。林芝二中校长深情地说,我们要学习张敏副校长爱岗敬业、以校为家、锐意进取的精神,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,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学校发展方向更加明确,教学思路更清晰,责任感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。
    重担仍在肩,高原在呼唤。2008年4月,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,在领导、家人和亲友们担忧关切的目光中,张敏毅然决然地重赴西藏。连续几个月腹泻、脱水,血压上升、心脏绞痛,多次在地区人民医院吊瓶,遇到气候变化,手术后的刀口还常隐隐作痛,这一切他都忍着掖着,不希望影响到援藏工作的进程。学校和援藏队工作任务重且经常交叉冲突,张敏暗暗为自己鼓劲:工作中只有做好的事情,没有任何推脱的理由。援藏一年多来,个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明了。
    “虽然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,能力有限,但我深深感受到援藏工作的责任重大、意义重大。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,尽自己所能,不辱使命,去做好每一件事”。在向援藏工作队汇报的工作总结中,张敏这样表明了自己的心迹。
    张敏也为自己感到庆幸,因为手术切除的不是恶性肿瘤,援藏让他多了瘤,伤了肝,割了胆,但胆气还在,豪情依旧,可以继续为福建省援藏工作添砖加瓦。“虽然我失去很多,得到的却是心灵上的净化和思想上的升华。”张敏说,这一年半工作时间里,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光荣的援藏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,他和援藏的同志们还要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、特别能忍受”的老西藏精神发扬光大,为福建援藏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。
    “援藏,无悔!”那一刻,张敏的眼里写满了自豪和坚定。
(附中 供稿)
1